這一次可不能白教了,得想法弄點銀子出來,目前章子俊做的蜂窩煤的模子是木制,手工脫模而成,弄了半天才幾十個,真要開作坊就要用鐵件來制作模子,而且要許多排列,一次脫模起碼也要十個起步。
所以除了原料就需要這樣的鐵模子,舅舅啊:“這是打制的圖紙,這一張紙上是原料的配比,可要保密,很簡單,煤塊打碎,用石碾子弄成沙石狀,黃泥百分之三十,余下碎煤粉即可。加入少量的水,黃泥是用作粘合碎煤粉不散,便于成形,所以要充分攪拌,此紙上是一臺木制手搖攪拌的圖紙?!?br/>
李福寬嬉笑著要接過這個制煤的方法時,不想章子俊一把按住道:“這生意舅舅要做也行,小子這里有二個分成方案且聽之,其一,小子把這些方法全給你,出銀三百兩后,舅舅能不能賺銀,小子不管。賺了是舅舅的,虧了也是舅舅的。
其二,小子把這些辦法全給舅舅,怎么經(jīng)營,前期本錢我不管,賺了銀子我得二成,虧了我也不管,只能說舅舅不會做這生意,小子就把此生意最去尋別家做?!?br/>
章子俊原本也沒想要做獨家生意,關(guān)于制精鹽、蜂窩煤、煤爐這些就讓大明的普通百姓發(fā)揚光大去,不過現(xiàn)在家中沒銀,只想尋點銀子花,為了能維持這個家,小門小戶目前也要養(yǎng)活九口,沒法??!
最后李福寬還是扭扭捏捏地答因給出二成,要李福寬直接拿出三百兩銀子是不可能的,就當(dāng)身上有這筆銀錢,也不可能直接賣斷,為了保險還是走一步看一步。
口說無憑,還是簽個協(xié)議吧,無奈啊,不是章子俊陰謀論,看誰也不保險,李福寬還是很尷尬地簽了份明朝版“合同”。
又到了發(fā)榜日,章二寶首先按捺不住要去看榜,而章子俊不想去,能中是必然,萬一不中明年再來,反正現(xiàn)在只有十七歲,所以章二寶帶著章子雅去看榜,主要是借著看榜的名頭,出去逛街,章子俊也不點穿。
每當(dāng)發(fā)榜日,貢院門口早早擠滿了人,一些挑擔(dān)做買賣的也會擺出來,就算名、賣字畫對聯(lián)、各種書籍,吃的更多,各種小吃瓜果全來了,連只賣涼茶的也擺上了,好在貢院外場地寬大,可以容納幾千人,時辰到時,跟府試差不多,先出乙榜,能上榜的就是中了秀才別稱茂才,得到秀才資格,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坎。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「功名」在身,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,亦有各種特權(quán)。例如免除差役,徭役,見知縣時不用下跪、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、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。
秀才中部份人是貧窮家庭出身,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帶來財富。只有生員資格的秀才并沒有俸祿,若果未能通過之后的鄉(xiāng)試中舉,亦不足以為官。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進一步,只能回鄉(xiāng)以教書等方法為生。這些在經(jīng)濟上并不富裕,但在社會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讀書人被稱為「窮秀才」。
而只有院試前三名者為廩生,后改為只有第一名為廩生,可獲官府廩米津貼。乙榜上的全是增廣生,得不到官府廩米津貼。
一般每一次院試得“秀才”者為一百六十至二百多名不等,就要看朝廷需要增減。
此次乙榜放出一百五三人為增廣生,加上三名甲榜就是一百五十六人。這個比例還是很大的,全國加起來就會新出三千左右的生員,如應(yīng)天府人數(shù)要比順天府錄取多,南方文人多,讀書人多,取士人口相因增多。
院試的放榜基本跟府試差不多,差役只報甲榜名次,余下中不中榜還得自己去看榜單的,這樣一來看榜的人數(shù)就會特別多,乙榜的放出,引起了一個高潮,看榜的人不單單只有趕考的考生,更多的卻是一些前來湊熱腦的人,什么樣的人都有,最特別的就數(shù)一幫商戶人家,另有一些大戶人家的管事,這幫人來就是在看,哪一位考生長相、出身、貧富、已婚否等等,要是相中了,就會上前攀談,“這位相公請留步,請問年齡多少?家住哪里啊?是否婚配啊?”如果回答滿意,就會說道:“要是小相公愿意,家有小女可婚配給你?!比绻袔准彝瑫r相中一人,就會競爭起來,只要這位相公愿意,十里紅妝外加田地若干。發(fā)展下去,就死拉硬拽而去,這就是“榜下捉婿”了。
這個榜下捉婿在院試后就是“燒冷灶”,圖的就是往后能在鄉(xiāng)試中出個名次,此時先下手為強,把自家女兒嫁出去,也有一點賭一把的成份在里面,最差也就是個秀才功名,女兒嫁出去最低不會餓死。所以在院試時前來榜下捉婿的人家都是一些小門小戶、中資人家及一些商戶。
如果到了會試時中榜者,這些“榜下捉婿”者身份也會提高,連一些名門望族,大戶商賈前來。因為會試中榜后就是進士了,具有官身了。
由于“翁多婿少”,“挑婿”的兇猛程度無異于“搶婿”,所以民間戲稱為“捉婿”。
在科場選婿者,不乏“饑不擇食”者,將習(xí)俗所重視的陰陽吉兇、什么生辰八字這些,家世背景等都拋之腦后,甚至是這位新及第進士是否還是單身都來不及考慮。曾有一個新及第的年輕舉人,體貌亦不凡,為一權(quán)勢之家看中,其家便派出十多個壯丁將青年簇擁至其家,該青年既不拒絕,也不逃避,而是欣然而往。不多時,一位著高官袍服的人來到青年面前,問道:“我只有一個女兒,長得并不丑陋,愿意嫁與公子為妻,不知可否?”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,推辭道:“我出身寒微,如能高攀,固然是件幸事,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說,怎么樣?”圍觀眾人見狀哄堂大笑,隨即散去。
有時年齡也是可以不考慮的。有一個叫韓南老的人,考中了進士,很快便有人來向他提親,他并未拒絕,而是作了一首絕句“讀盡文書一百擔(dān),老來方得一青衫。媒人卻問余年紀(jì),四十年前三十三?!?br/>
科舉高中不但意味著“朝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,往往也意味著賢妻美妾、事業(yè)愛情雙豐。這是因為,“榜下捉婿”會讓迎娶高門千金的洞房花燭夜在金榜題名后不久便接踵而至。
對于這種“榜下捉婿”的把戲,另有一種“榜前定約,榜后成婚”,這個就是“榜下捉婿”的升級版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