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凱高考569分,超過理科一本線31分。
這其實是個比較尷尬的分數(shù),如果他能上580分,能選擇的大學和專業(yè)都更多——畢竟聞凱是想念京城的大學。
京城的大學從來就不愁生源,這也導致京城普通一本的錄取分數(shù)線高于其他地方的同檔大學,這個569分要去京城的大學,選擇面比較窄,聞凱本人并不是太滿意。
陳茹對著聞櫻冷嘲熱諷一番,聞櫻實在無語。
都是聞家人,聞凱又不是什么極品,那聞凱有個不錯的前程,難道她不該替聞凱高興嗎?
如果聞凱是個一事無成的廢物,她媽才該擔心吧,那時候她爸還得幫扶侄子!
聞櫻第二天一早就坐車回了老家。
聞家所有親戚,都聚集在聞櫻大伯家,大伯娘朱美群又喜又憂,喜的是兒子聞凱沒讓父母失望,高考上了一本線,成了準大學生。
雖然一家子從鄉(xiāng)下搬到了城里,但朱美群和丈夫的工作不如陳茹和聞東榮那么體面,夫妻倆亦是勤勞肯干,輸就輸在學歷起點上。
人窮就要多讀書,這個道理聞家人都知道,畢竟有個現(xiàn)成的例子擺著,聞家本是土里刨食的農(nóng)民,全靠聞東榮會讀書,自己在城里定居還拉扯著全家進城,可以說是讀書改變命運的典范,有這種例子在,朱美群夫妻一直很重視孩子教育。
當年聞東榮讓夫妻倆進城,聞大伯丟不開家里的土地,聞東榮就問夫妻倆,是不是想讓聞凱將來長大了也留在鄉(xiāng)下種地,朱美群心一橫就進了城。
那時聞凱都有九歲了,在鎮(zhèn)上讀小學,朱美群夫妻進城后,聞凱也轉(zhuǎn)學到了城里,夫妻倆賺到錢舍不得用,平時過得很節(jié)約,甚至稱得上摳搜。
這種摳搜是有用的,不然他們?nèi)绾螖€得下買房的錢?
2000年,聞大伯所在的酒廠效益好,廠里買地修了一批房子,以內(nèi)部價賣給老員工,聞大伯在酒廠上班滿了五年,恰好有資格購房,夫妻倆拿出積蓄買下了一套房子,至此這一家子才算真正在城里站穩(wěn)腳跟。
為了在城里安家,朱美群平時是能省就省,自己可以三四年不買一件新衣服,花錢最多的就是在聞凱身上,衣食住行,朱美群都盡量讓聞凱和城里的學生沒太大差距。
幸而聞凱懂事爭氣,對于穿著并沒有買品牌貨的需求,也沒有什么不良愛好,除了學雜費,也就頂多讓朱美群兩口子掏點補課費——聞凱補課是隨大流,寒暑假報的補習班,幾個老師帶一群學生,收費遠遠不如蓉城省重點補習老師的單鍋小灶。
高考分數(shù)線一出來,兒子聞凱考了569分,超過理科一本分數(shù)線31分,朱美群走路都帶風。
這孩子爭氣呀!
不枉她和孩子爸這么多年的付出,也不枉聞凱自己在學習上的認真投入。
這便是朱美群的喜。
讓她憂的是,聞凱自己對569分并不是那么滿意,覺得這分數(shù)不上不下,分數(shù)線剛出來,聞凱就有了復讀的想法。
聞櫻才剛進門,朱美群就叫住她:
“你一會兒勸勸你凱哥,能錄取就去讀嘛,再復讀一年,家里倒不是供不起,就怕他自己壓力太大!”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